ENGLISH | 中文版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区域合作为全球发展注入新活力

添加时间:2025-07-30 00:05:30

区域合作以开放姿态破壁前行,以协同机制凝聚合力,既是激活本土比较优势的密钥,也是重塑全球分工格局的引擎,更能在互利共赢中铺就高质量发展通途。本期智库要览聚焦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前沿动态,解析合作模式创新、产业协同路径与风险应对策略,为推动区域发展、释放经济增长新势能提供实践参考。

区域发展又有“新动作”

阅读提示

区域合作与发展呈现多维度合作成果与方向。中国贸促会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全球供应链趋势向好但韧性脆弱,中国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推动全球供应链提质升级。国际经贸规则侧重供应链包容发展,部分经济体政策存在保护主义倾向,需制定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政策。《共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中国倡议与上合未来》指出,应在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上海精神”为指引。与此同时,报告建议,加强框架建设、推进数字基建合作、搭建务实平台和常态化交流机制。《金融科技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东南亚为例》表明,金融科技成为“一带一路”深化合作关键抓手,从多维度注入新动能,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以多元方式进入沿线市场,也面临数据合规等挑战。报告强调,要强化本土化运营能力、建立跨境数据治理机制、拓展绿色金融科技以及深化多边监管协作等。

《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

要制定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政策

中国贸促会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调查结果来看,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但韧性相对脆弱。而中国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为全球供应链合作注入了更多的确定性。

聚焦中国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全球供应链金融服务效能,推动全球供应链提质升级。补链延链、多元布局、效率提升,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为全球供应链合作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表示,过去一年,国际经贸规则更加侧重全球供应链包容发展,如WTO很多新议题聚焦促进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新签多双边经贸规则以及相关的经贸协定多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或者参与,并且高度重视创新、绿色和中小企业发展等相关议题,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降低贸易投资成本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赵萍还介绍,当前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供应链韧性水平。主要经济体通过颁布行政令,制定新的年度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性文件等相关方式,旨在增强本国关键产品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但是其中部分政策存在保护主义倾向,不利于全球供应链的开放合作。

赵萍建议,要制定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政策,摒弃保护主义、内部主义的思维,共同促进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安全高效运转;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发展环境,促进全球创新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为全球供应链提质升级注入更强动力;完善普惠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运转。

《共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中国倡议与上合未来》:

推动数字文明共建共享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发布的《共建数字命运共同体:中国倡议与上合未来》(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在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上海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推动各国协同发展。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边共商,打破数字霸权,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红利的广泛共享,推动数字文明的共建共享。”

2024年数据显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网络零售规模已超过3.2万亿美元。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创始成员国,数字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网民数量达到11.23亿,占总人口近80%。这些数字和趋势,构成了共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的扎实基础。

《报告》建议,加强数字合作的框架建设,在已有声明和宣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合作思路、步骤与目标,推动顶层设计更加清晰、路径更加可行。

同时,数字基础设施的合作也应持续推进。孙敬鑫提到,数字基础设施和传统的铁路、公路、航空、海运一样,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他表示:“中国近年来在5G技术、智慧城市建设、跨境电商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希望能够与上合成员国开展更多合作。”

在合作平台建设方面,《报告》呼吁搭建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务实平台。孙敬鑫指出,目前已有的平台多数以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为主,今后应进一步推进双边和小多边平台的建设,推动技术与理念的交流落地。

《报告》还提出,数字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对话网络支持。成员国之间可搭建覆盖政产学研等领域的常态化交流机制,汇聚多方智慧与资源,更好推进中国与上合成员国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目标。

《金融科技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东南亚为例》:

金融科技正成为深化区域合作的关键抓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前发布《金融科技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东南亚为例》(以下简称《报告》)指出,随着“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科技正成为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战略落地的关键抓手。报告指出,金融科技正通过提升基础设施融资效率、推动跨境支付互联互通、助力跨境贸易和电商发展、增强金融安全与信任机制、拓展普惠金融覆盖面等多个维度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报告》指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展现出多元化的市场进入方式,包括直接投资、技术输出和市场适应策略。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和用户需求各异,因此,中国企业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策略,以提高市场渗透率和用户接受度。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不仅涉及投资并购和合作模式,还依赖高度灵活的本土化策略,以确保不同区域的金融科技产品能够有效融入当地市场,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数字金融合作提供持续动力。

与此同时,《报告》也指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数据合规与监管摩擦、区域市场碎片化、本土竞争对手崛起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等。报告最后提出了面向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策建议,强调要强化本土化运营能力、建立跨境数据治理机制、拓展绿色金融科技以及深化多边监管协作等。

中国为区域合作“添活力”

阅读提示

在全球变局下,中国为区域合作提供了稳定之基与合作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5)》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将稳步推进,中国继续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锚”。在区域发展方面,中亚与高加索国家保持稳定;特朗普回归激化美欧矛盾;亚太、拉美、非洲等地区形势各有挑战与变数。《RCEP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25》显示,RCEP生效三年多来,区域经贸合作韧性活力凸显,2024年区域内贸易网络密度达0.981,中国为其实施营造良好环境,成稳外贸稳外资关键支撑,报告还为区域合作提出多项建议。《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建议,打造更紧密的地区命运共同体,开展文明对话与多领域合作,增加人群交流,办好各类论坛。同时,需兼顾自身利益与集体力量,分清任务与目标,落实“小而美”项目,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实现繁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5)》:

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锚”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编,国际研究学部各研究所参与撰写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4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地缘冲突态势更趋复杂,全球治理艰难前行。“全球南方”合作机制赋能共同发展,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治理成为国际焦点。2025年,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全球趋势将出现新动向,世界历史将在曲折中继续前进。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牵引,中国式现代化将持续向前迈出坚实步伐。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锚”。

在区域发展方面,报告认为,中亚与高加索国家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将保持稳定和发展势头。特朗普回归激化美欧在政治、安全、经济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矛盾,给跨大西洋安全关系带来剧烈冲击。亚太地区经济安全化和数字化趋势并存,地区安全治理处于十字路口,部分国家政局或将延续动荡,区域合作前景充满变数。拉美政局变数仍存、经济增长低迷或将引发社会动荡。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拉美政策调整将使拉美地区面临风险,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大。非洲政治与安全形势也将呈现稳中有乱、复苏发展和整体向好的特征。此外,特朗普的再次上台不但为美非关系带来变数,而且可能会导致大国在非竞争更加焦灼。

《RCEP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25》:

应不断增强区域合作动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RCEP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RCEP区域经贸合作展现了良好的韧性活力,增强了区域投资合作预期,区域成员间贸易联系更加紧密。

2022年1月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陆续在15个成员国生效实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表示,三年多来,RCEP成员国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加强政策沟通协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增长表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为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报告》基于区域贸易投资宏观数据以及企业问卷调查分析,客观评估RCEP生效实施三年来的总体效果,并结合当前RCEP区域合作面临的新形势,为各成员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谋区域经贸发展新篇章提出合作建议。

根据《报告》评估数据,2024年,RCEP区域内贸易网络密度已提升至0.981的高位水平。中国为高质量实施RCEP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RCEP已成为中国开放发展的助推器,是中国稳外贸稳外资促增长的关键支撑,也为中国企业拓展区域投资与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供新平台。

曲维玺介绍,《报告》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2202家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对RCEP生效实施总体感知良好。原产地证明使用率较高,总体享惠顺畅,对RCEP成员国通关时间满意度较高。展望未来,受访企业对RCEP区域业务呈乐观预期。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RCEP区域合作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在此发展形势下,各成员方更应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RCEP全面高质量实施,增强RCEP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区域合作动能,积极打造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树立全球自由贸易新典范,共谋区域经贸发展新篇章。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打造更加紧密的地区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近日发布《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智库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建议打造更加紧密的地区命运共同体,重视开展广泛的文明对话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合作,增加不同人群,特别是媒体间和青年间的交流。

《报告》称,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重大举措,也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一大理念创新,需要各领域同步推进、多轮驱动、彼此呼应,形成以稳定促进地区发展、以发展实现地区繁荣的行动路径。发挥上合组织的优质平台功能,需要各成员国在兼顾自身利益的同时形成集体力量。

《报告》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应该持续办好上合组织民间友好论坛、媒体论坛、青年论坛、妇女论坛。

《报告》认为,完善地区治理体系建设,共同迈向现代化,需要分清当前主要任务和未来长远目标的差异,同时,立足提升成员国民生福祉,精准施策,落实一些“小而美”的项目,体现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最本质特征。

 
产业合作 更多>  
版权所有: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4941
京ICP备18010848号-3 电话:010-64632564/010-64655230    传真:010-64655230
邮箱:cabc_asean@163.com      ricc@rcep.info